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shú ㄕㄨˊ

小部 共6画 上下结构 U+5C17
汉语字典

小部

6画

3画

上下结构

shu

shú

HIU

YMF

IDAK

21901

5C17

[211234] 竖、横、横、竖钩、撇、点

尗字概述

折叠展开

〔尗〕字拼音是shú 部首是小, 总笔画是6画。

〔尗〕字是上下结构

〔尗〕字仓颉码是YMF 五笔是HIU 四角号码是21901 郑码是IDAK

〔尗〕字的UNICODE是5C17。 十进制为23575,UTF-32:00005c17,UTF-8:E5 B0 97。

〔尗〕字的异体字是

尗的笔顺

折叠展开

尗的意思

折叠展开

shúㄕㄨˊ

基本解释

同“”。

尗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上 部首:小部

武英殿刻本: 第701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297頁,第5

標點整理本: 第235頁,第32

正字通》:菽、叔同。
前漢・昭帝紀》:以叔、粟當賦。〔註〕與菽同。又,叔,季父也。古作尗,从上、从小。後人加又爲叔,或从寸作𡬧,又加艸爲菽。

注解

〔尗〕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上,康熙部首是小部

〔尗〕字拼音是shú,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上、小

〔尗〕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ú] ⑴ 同“菽”。

尗的康熙字典解释由一直搜整理。尗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尗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下反切式竹切頁碼238頁,第4

尗豆也。象尗豆生之形也。凡尗之屬皆从尗。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古謂之尗,漢謂之豆。今字作菽。」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四反切式六反頁碼607頁,第6行,第1

尗豆也。象尗豆生形。凡尗之屬,皆從尗。

鍇注臣鍇曰:「尗也,故《春秋榖梁傳》曰:『齊桓公伐山戎,出其山蔥。』戎,菽是也。豆性引蔓,故從丨;有歧枝,非從上下之上也,故曰象尗生形。小象根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下反切式竹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342頁,第4許惟賢588頁,第5

尗豆也。

段注尗豆古今語。亦古今字。此以漢時語釋古語也。《戰國策》。韓地五穀所生。非麥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史記》豆作菽。

尗象豆生之形也。

段注尗象各本作象尗。誤。今正。重言尗者,著其形也。豆之生也。所種之豆必爲兩瓣。而戴於莖之頂。故以一象地。下象其根。上象其戴生之形。式竹切。三部。今字作菽。

凡尗之屬皆从尗。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尗【秀】。豆也。豆乃籩豆。漢人呼尗為豆,乃雙聲之借。

尗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65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594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457頁
4說文校箋第298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285頁,第12字
6說文今釋第1031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758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3706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515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83頁,第7字
11標注說文第293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2416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7360頁【補遺】第17102頁
14通訓定聲第1134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625頁【崇文】第2497頁
16說文句讀第963頁
17說文新證第586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305頁,第4字
19古字詁林第六冊,第729頁,第2字
20古字釋要第700頁,第5字

尗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younger of brothers; father's younger brother younger brother of a husband

尗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尗(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尗(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尗(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尗(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尗(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尗(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尗(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尗(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尗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