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ㄏㄨˇ

虍部 共8画 半包围结构 U+864E
汉语字典

虍部

8画

2画

半包围结构

hu

象形字

HAMV 86 、 HWV 98

YPHU YPHN

IH

21217

5706

2702

864E

[21531535] 竖、横、横撇/横钩、撇、横、竖弯钩、撇、横折弯钩/横斜钩

俿

虎字概述

折叠展开

〔虎〕字拼音是hǔ 部首是虍, 总笔画是8画。

〔虎〕字是半包围结构 五行属水。

〔虎〕字仓颉码是YPHU YPHN 五笔是HAMV 86 、 HWV 98 四角号码是21217 郑码是IH 中文电码是5706 区位码是2702

〔虎〕字的UNICODE是864E。 十进制为34382,UTF-32:0000864e,UTF-8:E8 99 8E。

〔虎〕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虎〕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虎〕字的异体字是 俿

虎的笔顺

折叠展开

虎的意思

折叠展开

1ㄏㄨˇ

基本解释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

古同“”,威吓。

古同“”,琥珀。

详细解释

名词

1.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同本义 tiger,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 —— 《说文》阚如虓虎。 —— 《诗·大雅·常武》虎狼之心。 —— 《史记·项羽本纪》苛政猛于虎。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曹公豺虎也。 —— 《资治通鉴》气吞万里如虎。 ——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3.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insect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 —— 《本草纲目》

蝇虎;蝎虎

4.姓。

形容词

1.比喻威武勇猛 brave

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2.比喻残酷凶暴cruel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 —— 《法言》

动词

1.〈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suddenly turn hostile

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2.吓唬。也作“intimidate

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3.另见 hù。

2ㄏㄨˋ

详细解释

另见 hǔ。

1ㄏㄨˇ

详细解释

1.动物名。哺乳类食肉目猫科。形似猫,全身黄褐色,具黑色条纹。性凶猛。独居,善游泳。于夜间狩猎,以鹿、羊、猪等为食。

2.姓。如汉代有虎旗。

威武勇猛。

《诗经•鲁颂•泮水》:“矫矫虎臣,在泮献馘。”《后汉书•卷八四•烈女传•董祀妻传》:“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

虎将、龙兄虎弟、虎父无犬子。

2ㄏㄨ

详细解释

参见“马马虎虎”条。

1ㄏㄨˇ

详细解释

1.哺乳动物名。毛黄褐色,具黑色横纹,前额有像“”字形的斑纹。性凶猛,有时也伤人。属保育类野生动物。通称“老虎”。

2.比喻勇猛不平凡的人;有时也比喻凶残狠毒的人。

藏龙卧虎、为虎作伥、虎狼之心。

3.形容像老虎一样威武勇猛。

虎劲儿、一员虎将。

4.姓。

2ㄏㄨ

详细解释

参见【马虎】。

3ㄏㄨˋ

详细解释

〈方〉虎不拉。指伯劳鸟。

虎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虍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70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073頁,第3

標點整理本: 第1046頁,第2

古文: 𧇂 、 虝 、 𪊖

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𡘋音滸。
玉篇》:惡獸也。
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
徐鉉》〔註〕:象形
易・乾卦》:風從虎。
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又,姓。
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又,灘名。
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又,山名。
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又,便器名。
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又,與琥通。〈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

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

篇海》:儿,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

干祿字書》:通作𧆞

注解

〔虎〕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虍部

〔虎〕字拼音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虍、儿、;、虍、几,五行属

〔虎〕字造字法是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是老虎。

〔虎〕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hǔ] ⑴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⑵ 勇猛、威武⑶ 古同“唬”,威吓。⑷ 古同“琥”,琥珀。

虎的康熙字典解释由一直搜整理。虎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虎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呼古切頁碼156頁,第1

虎山獸之君。从虍,虎足象人足。象形。凡虎之屬皆从虎。

𠪳

異體𢋪

𠪳古文虎。

𪊖

異體𧇂

𪊖亦古文虎。

附注按:甲骨文、金文橫看都像巨口利齒、文身長尾之形,小篆則像虎蹲踞之形。《說文》謂虎足像人足,非。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九反切忽五反頁碼395頁,第3行,第1

𪊖山獸之君。從虍,虎足象人足,象形。凡虎之屬,皆從虎。

反切………頁碼395頁,第4行,第1

古文虎。

反切………頁碼395頁,第4行,第2

亦古文虎。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上反切呼古切古音第五部頁碼838頁,第2許惟賢372頁,第1

𪊖山獸之君。从虍。从儿。

段注會意。

虎足象人足也。

段注巳上八字。鉉本妄改。張次立復以鉉本改鍇本。惟《韵會》如是。此古本之眞也。从儿,《韵會》作从人。此其誤巳久耳。儿部曰:孔子曰在人下。故詰屈。謂人之股腳也。虎之股腳似人。故其字上虍下儿。虍謂其文。儿謂其足也。《說文》龜頭,黽頭似它頭。燕尾似魚尾。兔頭似㲋頭。萈足似兔足。能足,彘足似鹿足。㲋頭似兔,足似鹿。文義相同。儿有其字。故先言从儿而後言虎足象人足。篆體改作虎。則象人足之云不可通。顧氏藹吉乃疑虎下當从爪矣。今正之。凡篆虎字依𣜩體从儿爲是。呼古切。五部。五部與十七部通。故《左氏》陽虎,《論語》作《陽貨》。非一名一字也。邢昺,孫奭乃有虎名貨字之說。

凡虎之屬皆从虎。

古文虎。

亦古文虎。

白话解释

虎,山林的兽中之王。字形采用“虍”作边旁,虎足象人足。象形。所有与虎相关的字,都采用“虎”作边旁。虝,是古文写法的 “虎”。,这也是古文写法的“虎”。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像虎側視張口、身、兩足和尾巴的樣子,僅繁簡不同而已。金文第一例,純以圖像表現,第二例襲自甲文之形。戰國文字二例,應承自甲骨文第二例和金文第二例,當無疑問。篆文作,上像虎頭,下像兩腳,純屬象形。隸書變體作,頗失其形。楷書之形,則又貼近篆文以定體。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古文二例,為後人所增。其第一例上像虎頭,中像身,下像腳,兩側像毛,第二例省卻左邊之毛,則更不肖虎形。就其形體言,也屬象形。

虎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09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407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316頁
4說文校箋第201頁,第15字
5說文考正第194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689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212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74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011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23頁,第16字
11標注說文第200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1597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5186頁【補遺】第16765頁
14通訓定聲第1571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414頁【崇文】第1653頁
16說文句讀第615頁
17說文新證第408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五冊,第142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496頁,第3字

虎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tiger; brave, fierce; surname
  2. Tiger (S)​, Katze (auf der Speisekarte)​ (Ess)​, Tiger"
  3. tigre

虎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虎(甲骨文·商·𠂤组) 甲骨文 𠂤组

虎(甲骨文·商·𠂤宾间) 甲骨文 𠂤宾间

虎(甲骨文·商·午组) 甲骨文 午组

虎(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虎(甲骨文·商·出组) 甲骨文 出组

虎(甲骨文·商·历无名间) 甲骨文 历无名间

虎(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虎(甲骨文·商·黄组) 甲骨文 黄组

虎(金文·商·商) 金文

虎(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虎(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虎(金文·西周·西周中期或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或晚期

虎(金文·西周·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

虎(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虎(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虎(篆书·春秋·石鼓文) 春秋 篆书 石鼓文

虎(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虎(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虎(简·楚〔战国〕·天星观) 楚〔战国〕 天星观

虎(简·楚〔战国〕·望山) 楚〔战国〕 望山

虎(简·楚〔战国〕·曾侯乙墓) 楚〔战国〕 曾侯乙墓

虎(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虎(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虎(简·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虎(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虎(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虎(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虎(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虎(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虎(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虎(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虎(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虎(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