岨
笔顺 反馈

复制

ㄐㄩ ㄐㄩˇ

山部 共8画 左右结构 U+5CA8
汉语字典

山部

8画

5画

左右结构

ju

MEGG

UBM

LLLC

27712

8327

5CA8

[25225111] 竖、竖折/竖弯、竖、竖、横折、横、横、横

岨字概述

折叠展开

〔岨〕字拼音是jū,jǔ 部首是山, 总笔画是8画。

〔岨〕字是左右结构

〔岨〕字仓颉码是UBM 五笔是MEGG 四角号码是27712 郑码是LLLC 中文电码是8327

〔岨〕字的UNICODE是5CA8。 十进制为23720,UTF-32:00005ca8,UTF-8:E5 B2 A8。

〔岨〕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汉字

〔岨〕字的异体字是

岨的意思

折叠展开

1ㄐㄩ

基本解释

古同“”:“陟彼~矣。”

2ㄐㄩˇ

基本解释

〔~峿( yǔ )〕义同“龃龉”,上下齿对不齐,喻互相抵触。

岨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山部

武英殿刻本: 第736頁,第14

同文書局本: 第309頁,第18

標點整理本: 第248頁,第22

廣韻》:七余切;《集韻》:千餘切,𡘋同「砠」。
說文》:石戴土也。
詩・周南》:陟彼岨矣。今作砠。〔朱傳〕石山戴土曰砠。
正字通》:岨作砠,義通。

又,《五音集韻》:壯所切,音阻──岨峿,山形。

注解

〔岨〕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山部

〔岨〕字是多音字,拼音是jū、jǔ,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山、且

〔岨〕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ū] ⑴ 古同“砠”:“陟彼~矣。” [jǔ] ⑴ 〔~峿( yǔ )〕义同“龃龉”,上下齿对不齐,喻互相抵触。

岨的康熙字典解释由一直搜整理。岨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岨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九下反切七余切頁碼306頁,第6

岨石戴土也。从山且聲。《詩》曰:「陟彼岨矣。」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土戴於石上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八反切且渠反頁碼761頁,第7行,第2

岨石戴土。從山且聲。《詩》曰:「陟彼岨矣。」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九下反切七余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755頁,第3許惟賢768頁,第5

岨石戴土也。

段注《周南・卷耳》曰:陟彼𥕅矣。本亦作砠。《釋山》曰:石戴土謂之崔嵬。土戴石爲岨。《毛傳》云:崔嵬,土山之戴石者。石山戴土曰砠。二文互異而義則一。戴者,增益也。《釋山》謂用石戴於土上。毛謂土而戴之以石。《釋山》謂用土戴於石上。毛謂石而戴之以土。以《絲衣》戴弁例之。則毛之立文爲善矣。石在上則高不平。故曰崔嵬。土在上則雨水沮洳。故曰岨。許於嵬下同毛。此岨下亦同毛也。詩,《爾雅》作砠。許作岨。主謂山,故字从山。重土,故不从石。

从山。且聲。

段注七余切。五部。

詩曰:陟彼岨矣。

岨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03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761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583頁
4說文校箋第389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366頁,第15字
6說文今釋第1317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2252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53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943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38頁,第13字
11標注說文第378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3134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9165頁【補遺】第17393頁
14通訓定聲第1734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789頁【崇文】第3153頁
16說文句讀第1250頁
17古字詁林第八冊,第221頁,第5字
18古字釋要第877頁,第13字

岨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uneven

岨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岨(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岨(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岨(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岨(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岨(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