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piē ㄆㄧㄝ piě ㄆㄧㄝˇ

扌部 共14画 左中右结构 U+6487
汉语字典

扌部

14画

11画

左中右结构

pie

piē piě

形声字

RUMT 86 、 RITY 98

QFBK

DKLM

58040

2317

3818

6487

[12143252343134] 横、竖钩、提、点、撇、竖、横折钩、竖、撇、点、撇、横、撇、捺

撇字概述

折叠展开

〔撇〕字拼音是piē,piě 部首是扌, 总笔画是14画。

〔撇〕字是左中右结构 五行属水。

〔撇〕字仓颉码是QFBK 五笔是RUMT 86 、 RITY 98 四角号码是58040 郑码是DKLM 中文电码是2317 区位码是3818

〔撇〕字的UNICODE是6487。 十进制为25735,UTF-32:00006487,UTF-8:E6 92 87。

〔撇〕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撇〕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撇〕字的异体字是

撇的笔顺

折叠展开

撇的意思

折叠展开

1piēㄆㄧㄝ

基本解释

丢开,抛弃。~开。~弃。

由液体表面舀取。熬粥时把沫儿~掉。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手,敝声。本义:抛弃,弃置不顾。

2.同本义lay aside; neglect; abandon

我弟兄两个,便去镇上撇呵卖药,教使枪棒。 —— 《水浒传》

撇骨池(寺院中专供抛撒骨灰的池塘);撇脱些(方言。行动干净利索,不留痕迹);撇闪(丢开);撇赖(丢开);撇吊(丢开);撇却(抛弃;丢开);撇闪(抛弃)

3.从液面上轻轻地舀,以去掉泡沫或浮渣 skim off。如:撇油;撇沫儿。

4.同“”。眼光掠过;匆匆一看glance at; take a quick look at

怪檀郎转眼偷相撇。 —— 明· 汤显祖《紫钗记》

5.碰触;击strike

时有一书生,又能低头以所葛巾角撇棋也。 —— 《世说新语·巧艺》刘注引《博物志》

撇波(击波破浪)

6.拂拭,掠过whisk or wipe off

历倒景而绝飞梁兮,浮蠛蠓而撇天。 —— 《文选·扬雄·甘泉赋》

7.另见 piě。

2piěㄆㄧㄝˇ

基本解释

平着向前扔。~手榴弹。

汉字笔形之一,由上向左而斜下。

像汉字的撇形的。~嘴。两~黑眉。

详细解释

动词

1.平着扔出去 cast; throw。如:撇手榴弹。

2.装;摆出 put on。如:撇虚(装假);撇假(装假);撇欠(撇嵌。弄虚作假,虚情假意);撇京腔;撇呵(表演;卖艺);撇清(装清白);撇末(装扮角色,演戏)

3.用嘴表示鄙夷、不以为然或激动的一种表情 curl。如:撇酥儿(方言。咧嘴笑)

名词

汉字的笔画,向左斜下(形状是“丿”) left-falling stroke(in Chinese characters)。如:八字还没有一撇呢。

量词

1.用于像撇儿的东西things liking left-falling stroke。如:他有两撇儿漆黑的眉毛。

2.另见 piē。

1piēㄆㄧㄝ

详细解释

1.不顾、抛弃。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二出》:“你秀才郎为客偏情绝,料不是虚脾把盟誓撇。”

撇开了家、撇在一边。

2.拂拭。

《文选•王襃•洞箫赋》:“怆然累欷,撇涕抆泪。”

3.丢、甩落。

《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徐用道:『哥哥撇下手中凶器,兄弟方好放手。』”

4.由液体表面刮舀出来。

撇油、撇泡沫。

5.违背、违拗。

《水浒传•第二回》:“倘或留住在家中,倒惹得孩儿们不学好了。待不收留他,又撇不过柳大郎面皮。”

2piěㄆㄧㄝˇ

详细解释

1.书法向左斜下的一笔,永字八法中称为“”。

点、横、竖、撇、八字没一撇。

2.斜向一边。

撇嘴。

3.量词。计算撇状物的单位。

两撇胡子。

1piēㄆㄧㄝ

详细解释

1.不顾;抛弃。

撇下、撇开、撇弃。

2.从液体表面轻舀。

撇泡沫、撇浮油。

2piěㄆㄧㄝˇ

详细解释

1.汉字的五种基本笔画之一。从左斜下,形状是“丿”。如一撇一捺是人或入。

2.嘴角下垂,表示不高兴或不以为然。

撇嘴。

3.量词。用于计算撇状物。

两撇胡子。

撇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81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453頁,第22

標點整理本: 第400頁,第24

集韻》、《韻會》、《正韻𡘋匹蔑切──同「撆」。見上註。
前漢・揚雄・甘泉賦》:浮蔑蠓而撇天。〔註〕撇,猶拂也。王褒〈洞簫賦〉:聮綿彯撇,生微風兮。

又,書法有撇。
書法離鉤》:長撇須迅其鋒。

又,《正韻》:必弊切,音閉──義同。

又,《集韻》、《韻會𡘋匹裔切,潎去聲──摽也。

又,《集韻》:必結切,閉入聲──揎衣也。

注解

〔撇〕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撇〕字是多音字,拼音是piē、piě,左中右结构,可拆字为扌、敝,五行属

〔撇〕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敝声。本义是抛弃,弃置不顾。

〔撇〕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piē] ⑴ 丢开,抛弃⑵ 由液体表面舀取 [piě] ⑴ 平着向前扔⑵ 汉字笔形之一,由上向左而斜下。⑶ 像汉字的撇形的

撇的康熙字典解释由一直搜整理。撇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撇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芳滅切頁碼405頁,第35

異體

撆別也。一曰擊也。从手敝聲。

附注《集韻・屑韻》:「撆,亦書作撇。」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僻噎反頁碼974頁,第1行,第1

撆別也。從手敝聲。一曰繫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芳滅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421頁,第1許惟賢1052頁,第10

撆飾也。

段注各本作別也。不可通。今正。《文選・洞簫賦》注引撆,飾也。飾者,㕞也。見《巾部》。飾者,今之拭字。葢一本作㕞。其義一也。而字形一譌爲刷。再譌遂爲別矣。此攷覈者所宐知也。拭與拂義略同。蔡邕篆勢曰:揚波振撆。《文選》。撇波而濟。撇同撆。又《史記・荆軻傳》跪而蔽席,孟荀傳襒席皆謂拭席。皆撆之異體也。

从手敝聲。

段注芳滅切。十五部。

一曰擊也。

段注此別一義。《韵會》作擊也。一曰拂也。拂卽飾,易其先後耳。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飾(拭同)也。

撇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01頁,第10字
2陳昌治本第1025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769頁
4說文校箋第535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481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1769頁,第6字
7說文約注第2988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598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569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319頁,第16字
11標注說文第512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4244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1907頁【補遺】第17816頁
14通訓定聲第2353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059頁【崇文】第4233頁
16說文句讀第1744頁
17章授筆記第504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694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123頁,第3字

撇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discard, abandon, throw away
  2. verlassen , Cast Away – Verschollen (S)​, drehen, Überwurf (S)​, nach links gezeichneter Schrägstrich in der Kalligraphie (S)
  3. jeter, mettre de côté, trait qui descend obliquement vers la gauche (calligraphie)​

撇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撇(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撇(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撇(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撇(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