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máo ㄇㄠˊ mào ㄇㄠˋ

方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 U+65C4
汉语字典

方部

10画

6画

左右结构

mao

máo mào

YTTN 86 、 YTEN 98

YSOHU

SYMM

08214

2463

7624

65C4

[4153313115] 点、横、横折钩、撇、撇、横、撇、横、横、竖弯钩

旄字概述

折叠展开

〔旄〕字拼音是máo,mào 部首是方, 总笔画是10画。

〔旄〕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水。

〔旄〕字仓颉码是YSOHU 五笔是YTTN 86 、 YTEN 98 四角号码是08214 郑码是SYMM 中文电码是2463 区位码是7624

〔旄〕字的UNICODE是65C4。 十进制为26052,UTF-32:000065c4,UTF-8:E6 97 84。

〔旄〕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旄〕字的异体字是

旄的笔顺

折叠展开

旄的意思

折叠展开

1máoㄇㄠˊ

基本解释

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上将拥~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详细解释

名词

1.同本义ancient flag with yak's tail

旄,幢也。 —— 《说文》。本用妈犛牛尾,注于旗之竿首,故曰旄。后又用羽,或兼用氂与羽焉。右秉白旄。 —— 《书·牧誓》建彼旄矣。 —— 《诗·小雅·出车》见羽旄之美。 —— 《孟子》总光耀之采旄。 —— 《史记·司马相如传》乐师有旄舞。 —— 《周礼·旄人》上将拥旄西出征。 —— 岑参《轮台歌》

旄钺(本为旗帜和兵器。代指军权);旄麾(即旌麾。帅旗);旄象(饰以象牙的旌旗)

2.牦牛尾 [yak';s tail]。古代常作饰物。

羽旄齿革。 —— 《国语·晋语》

旄羽(牦牛尾和雉羽);旄狄(即旄羽);旄端(尾端)

3.牦牛yak

骍旄之盟。 —— 《左传·襄公十年》

旄尘(牦牛和尘);旄毡(用牦牛毛制成的毛织品);旄牛(即牦牛)

4.旄丘。前高后低的山丘yak-like hill

旄丘之葛兮。 —— 《诗·邶风·旄丘》。传:“前高后下曰旄丘。”

旄敦(旄丘与敦丘)

5.星名 a kind of star

旄星(即旄头星);旄头(即昂星)

6.通“”。俊杰 outstanding person

旄俊(俊杰之士)

7.通“hair; feather; down; wool

粪除其颠旄。 —— 《管子·小匡》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 —— 《诗·邶风·旄丘》

8.另见 mào。

2màoㄇㄠˋ

基本解释

古同“”,年老。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年老old

反其旄倪。 —— 《孟子·梁惠王下》

旄倪(老人和幼儿);旄期(老年)

2.眼睛昏花confused

旄不知人。 —— 《战国策》

3.另见 máo。

1máoㄇㄠˊ

详细解释

1.古代竿头上饰有牦牛尾的旗帜。

《书经•牧誓》:“右秉白旄以麾。”《文选•曹植•洛神赋》:“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2.借指旄牛。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其兽则𧴄旄貘牦。”

2màoㄇㄠˋ

详细解释

1.毛长。

《尔雅•释兽》:“旄毛狗足。”晋•郭璞•注:“旄,毛𪺻长。”

2.老。

《史记•卷七八•春申君传•太史公曰》:“(春申君)后制于李园,旄矣。”

3.昏乱。

《战国策•楚策一》:“水浆无入口,瘨而殚闷,旄不知人。”

老人。

《礼记•射义》:“旄期称道不乱。”

máoㄇㄠˊ

详细解释

〈书〉古代一种旗子,旗杆顶上有牦牛尾作装饰。

右秉白旄以麾(《书经‧牧誓》)。

旄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下 部首:方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52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482頁,第18

標點整理本: 第431頁,第11

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𡘋音毛。
說文》:幢也。
書・泰誓》:右秉白旄以麾。〔釋文〕白旄,旄牛尾。
詩・鄘風》:孑孑干旄。〔傳〕注旄於干者,大夫之旃也。
周禮・春官・旄人》〔註〕:旄,旄牛尾,舞者所持以指麾。

又,《詩・邶風》:旄丘。〔傳〕前高後下曰旄丘。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昴曰旄頭。〔註〕昴七星爲旄頭。

又,騎名。
後漢・光武紀》:賜東海王旄頭。〔註〕秦文公時,梓樹化爲牛,以騎擊之,騎不勝,或墮地,髻解披髮,牛畏之,入水,故秦因是置旄頭騎。

又,《廣韻》、《集韻𡘋莫報切,音帽──麕毛㺜長也。

又,與耄通。
周禮・秋官・司刺》:再赦曰老旄。
孟子》:反其旄倪。

又,《集韻》:亡遇切,音務──嵍,或作旄,山名。

又,《韻補》叶蒙晡切。傅毅〈洛神賦〉:昆山美玉,濤海明珠;金銀璆琳,翠𩦉貂旄。

注解

〔旄〕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下,康熙部首是方部

〔旄〕字是多音字,拼音是máo、mà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𭤨、毛,五行属

〔旄〕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máo] ⑴ 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上将拥~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mào] ⑴ 古同“耄”,年老。

旄的康熙字典解释由一直搜整理。旄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旄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上反切莫袍切頁碼220頁,第12

旄幢也。从㫃从毛,毛亦聲。

附注徐灝注箋:「旄,从犛牛尾注竿首曰旄,故其字从㫃从毛。」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三反切門高反頁碼561頁,第7行,第1

旄幢也。從㫃毛聲。

鍇注臣鍇按:《爾雅》注「旄首」曰:「旌注謂載旄竿頭,如今之幢,以旄牛尾結爲之也。亦謂之眊。」注,綴屬也。即今道家之𣄢,節象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上反切莫袍切古音第二部頁碼1244頁,第2許惟賢546頁,第4

旄幢也。

段注劉熙曰:幢,童也。其皃童童也。《廣雅》曰:幢謂之𦒛。《爾雅》曰:翢,𦇨也。《毛傳》曰:翿者,𦇨也。翳也。《羽部》曰:翳者,翳也。所以舞也。《人部》曰:儔者,翳也。按或用羽。或用犛牛尾。或兼用二者。翢儔翿實一字。𦇨俗作纛。亦卽𦒇字。《爾雅》、《毛傳》皆以今字釋古字耳。幢亦卽𦒇字。古𢏚聲,周聲與童聲轉移。如詩以調韵同,漢縣鮦陽讀如紂之比。其始衹有𦒇字。繼乃有𦇨。繼乃有幢。皆後出。故許書不列𦇨幢二篆。此釋旄必云幢,不云𦒇者。𦒇嫌舞者所持。旄是旌旗之名。漢之羽葆幢。以犛牛尾爲之。如斗。在乘輿左騑。馬頭上。用此知古以犛牛尾注竿首。如斗童童然。故詩言干旄,言建旄,言設旄。有旄則亦有羽。羽或全或析。言旄不言羽者舉一以晐二。其字从㫃从毛。亦舉一以晐二也。以犛牛尾注旗竿。故謂此旗爲旄。因而謂犛牛尾曰旄。謂犛牛曰旄牛。名之相因者也。《禹貢》㒳言羽旄。《周禮》旄人,旄舞。皆謂犛牛尾曰旄也。

从㫃。毛聲。

段注舉形聲包會意。莫袍切。二部。

白话解释

旄,幡一类的旗帜。字形采用“、毛”会义,“毛”也是声旁。

旄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33頁,第9字
2陳昌治本第559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429頁
4說文校箋第280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268頁,第13字
6說文今釋第966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1661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3561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427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71頁,第13字
11標注說文第276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2248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924頁【補遺】第17032頁
14通訓定聲第1275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585頁【崇文】第2337頁
16說文句讀第894頁
17古字詁林第六冊,第470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665頁,第5字

旄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 kind of ancient flag; old
  2. Banner ( dekoriert mit Rinderschwanzhaaren)​ , Fahne mit Tierschweif , bejahrt, gealtert
  3. queue de yack servant d'étendard

旄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旄(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旄(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旄(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旄(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旄(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旄(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旄(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旄字的成语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