瀙
笔顺 反馈

复制

qìn ㄑㄧㄣˋ

氵部 共19画 左右结构 U+7019
汉语字典

氵部

19画

16画

左右结构

qin

qìn

IUSQ

EYDU

VSFL

36112

7019

[4414143112342511135] 点、点、提、点、横、点、撇、横、横、竖钩、撇、点、竖、横折、横、横、横、撇、竖弯钩

瀙字概述

折叠展开

〔瀙〕字拼音是qìn 部首是氵, 总笔画是19画。

〔瀙〕字是左右结构

〔瀙〕字仓颉码是EYDU 五笔是IUSQ 四角号码是36112 郑码是VSFL

〔瀙〕字的UNICODE是7019。 十进制为28697,UTF-32:00007019,UTF-8:E7 80 99。

瀙的意思

折叠展开

qìnㄑㄧㄣˋ

基本解释

〔~水〕今中国河南省沙河的古称。

瀙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70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659頁,第45

標點整理本: 第608頁,第35

唐韻》:七吝切;《集韻》:七刃切,𡘋親去聲──水名。
說文》:水,出南陽舞陽中陽山,入潁。

又,《廣韻》、《集韻𡘋初覲切,音襯。又,《廣韻》:側詵切;《集韻》:咨詵切,𡘋音臻。又,《集韻》:雌人切,音親──義𡘋同。

注解

〔瀙〕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瀙〕字拼音是qì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親

〔瀙〕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qìn] ⑴ 〔~水〕今中国河南省沙河的古称。

瀙的康熙字典解释由一直搜整理。瀙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瀙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七吝切頁碼362頁,第17

瀙水。出南陽舞陽中陽山,入潁。从水親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次鄰反頁碼889頁,第2行,第2

瀙水,出南陽舞陽中陽山,入潁。從水親聲。

鍇注臣鍇按:《漢書》:「出舞陰中陰山,東至蔡入汝。」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七吝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2126頁,第1許惟賢928頁,第1

瀙瀙水。出南陽舞陰中陽山。入潁。

段注舞陰二徐皆作舞陽。今正。《前志》舞陰下曰:中陰山,瀙水所出。東至蔡入汝。《水經》曰:瀙水,出潕陰縣東上畍山。東過吳房縣南。又東過灈陽縣南。又東過上蔡縣南。東入於汝。酈云:《山海經》謂之視水。郭注。視當爲瀙。出葴山。許愼云:出中陽山。皆山之殊目也。按志云中陰。許云中陽。乖異。雖酈注引作陽。然中陰二字正葴之反語。與《中山經》云出葴山者合。疑作陰是也。《方輿紀要》曰:瀙水自唐縣東北流。達舞陽縣南。又東南經泌陽縣東北。又東經泌陽之象河關。入汝寧府遂平縣境。未知今水道然否也。齊氏《召南》曰:汝水舊從舞陽縣北而南入西平畍。自元末於渦河堨𣃔其流。使東歸潁。於是西平雲莊,諸石二山之水。明時亦塞。今水道與古全異。卽名稱亦隨時不同。所謂灈瀙澺汶溱滇亦難確鑿指證。但據時俗所見敘次源流耳。玉裁案。顧氏祖禹所臚舉尙或據舊志爲說。不如齊氏據現在者言也。

从水。親聲。

段注七吝切。十二部。

瀙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16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910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690頁
4說文校箋第468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431頁,第18字
6說文今釋第1568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661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31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302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84頁,第26字
11標注說文第453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3768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0722頁【補遺】第17624頁
14通訓定聲第3309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938頁【崇文】第3749頁
16說文句讀第1516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42頁,第3字
18古字釋要第1008頁,第1字

瀙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瀙(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瀙(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