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quē ㄑㄩㄝ

缶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 U+7F3A
汉语字典

缶部

10画

4画

左右结构

que

quē

形声字

RMNW 86 、 TFBW 98

OUDK

MAXG

85780

4972

4017

7F3A

[3112525134] 撇、横、横、竖、竖折/竖弯、竖、横折、横、撇、捺

缺字概述

折叠展开

〔缺〕字拼音是quē 部首是缶, 总笔画是10画。

〔缺〕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木。

〔缺〕字仓颉码是OUDK 五笔是RMNW 86 、 TFBW 98 四角号码是85780 郑码是MAXG 中文电码是4972 区位码是4017

〔缺〕字的UNICODE是7F3A。 十进制为32570,UTF-32:00007f3a,UTF-8:E7 BC BA。

〔缺〕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缺〕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缺〕字的近义字是

〔缺〕字的反义字是

〔缺〕字的异体字是

缺的笔顺

折叠展开

缺的意思

折叠展开

quēㄑㄩㄝ

基本解释

不够。~乏。~少。~憾。欠~。~漏。

残破。~点。~口。~陷。

空额(指职位)~额。补~。

该到而未到。~勤。~席。

详细解释

形容词

(形声。从缶( fǒu ),夬( guài )声。缶,瓦器。“”也有表意作用。水缺为“”,玉缺为“”,器缺为“”,都有破损之意。本义:器具破损) 同本义。引申为缺漏而不完整imperfect; imcomplete

缺,器破也。 —— 《说文》入休乎缺甃之崖。 —— 《庄子·秋水》周室既微,载籍残缺。 —— 《汉书·艺文志》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 《诗·豳风·破斧》

墙缺了一块;缺落(破损剥落);缺啮(折角,破损);缺坏(破缺损坏);缺触(残缺剥蚀);缺唇(又叫“缺嘴”,上唇缺损。一名兔唇);缺圮(残缺倒塌)

动词

1.短少;缺乏lack; be short of

缺王道之仪。 ——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于此微缺然。 —— 清· 袁枚《祭妹文》

缺盐;缺油;缺员;缺这少那;缺人;缺月(月缺,不圆的月亮);缺势(缺后角的一种坐垫);这本书缺两页。

2.该到未到 be absent。如:人都到齐了,一个不缺。

名词

1.旧指官职的空额,后亦泛指一般职务的空额 vacancy。如:补缺;缺位(职位空缺);缺项(缺门)

2.空隙;缺口gap

锋口为缺。 ——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缺呀(缺口开张貌)

3.亏缺deficiency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宋· 苏轼《水调歌头》

缺月(不圆之月);缺蟾(缺月)

4.缺陷。引申为遗憾defect

犹欲保残守缺。 —— 《文选·刘歆·移太常博士书》

缺事(工作上的缺失;感到缺憾的事);缺限(缺陷)

quēㄑㄩㄝ

详细解释

残破的。

《淮南子•说林》:“为车者步行,陶者用缺盆。”唐•杜甫〈秋日夔州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缺篱将棘拒,倒石赖藤缠。”

1.缺口、空隙。

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2.过错、不完美的地方。

《书经•君牙》:“启祐我后人,咸以正,罔缺。”

缺失、完美无缺。

3.职务的空额。

《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弟已受职县令,今发来应天候缺。”

遗缺、肥缺、出缺、遇缺不补。

1.短少、不足。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是以马字缺画,而石建惧死。”

缺人、缺货。

2.衰微、衰弱。

《史记•卷一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厉、幽之后,王室缺,侯伯彊国兴焉,天子微,弗能正。”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昔者夫子闵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

3.应到而未到。

缺席、缺课、缺勤。

quēㄑㄩㄝ

详细解释

1.残破;残缺。

缺损、抱残守缺。

2.缺少;应该有而没有或不够。

缺货、缺衣少食、缺德。

3.不完善;不完美。

缺点、缺憾、缺陷。

4.该到位而没有到位。

缺课、缺勤、缺考、缺阵。

5.指官职或一般职务的空缺。

补缺、出缺、肥缺、实缺。

缺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缶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57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945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908頁,第36

廣韻》、《集韻》、《韻會𡘋苦穴切,音闋。
說文》:器破也。
玉篇》:虧也、破也。
書・君牙》:咸以正罔缺。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貫列缺之倒景兮。〔註〕列缺,天閃也。

又,《廣雅》:缺,去也。
篇海》:少也、毀也、玷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𡘋傾雪切──義同。

又,《集韻》:犬橤切,音頍──卷幘也,結項中爲四綴,所以固冠者。
儀禮・士冠禮》:緇布冠缺項。〔註〕缺,讀如有頍者弁之頍。

又,《集韻》:窺絹切,音𩒩──義同。
玉篇》亦作𦈫,《集韻》或作𧖫、決。
佩觿》:《干祿字書》以缺字从垂旁,其不典有如此者。

注解

〔缺〕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缶部

〔缺〕字拼音是quē,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缶、夬,五行属

〔缺〕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缶( fǒu ),夬( guài )声。缶,瓦器。“夬”也有表意作用。水缺为“决”,玉缺为“玦”,器缺为“缺”,都有破损之意。本义是器具破损。

〔缺〕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quē] ⑴ 不够⑵ 残破⑶ 空额(指职位)⑷ 该到而未到

缺的康熙字典解释由一直搜整理。缺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缺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下反切傾雪切頁碼167頁,第21

𦈫

異體

𦈫器破也。从缶,𣲺省聲。

附注徐灝注箋:「《六書故》引唐本『夬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反切傾穴反頁碼418頁,第3行,第1

𦈫器破也。從缶,決省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下反切傾雪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900頁,第4許惟賢399頁,第4

𦈫器破也。

段注俗誤作𡙇。又通用闕。

从缶。夬聲。

段注各本作決省聲。今正。傾雪切。十五部。

白话解释

缺,盛器被打破。字形采用“缶”作边旁,采用省略了“水”的“决”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字從缶、夬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大徐本《說文》作「決省聲」。字有破裂意。決,有斷意;玦,如環而缺。可見凡發夬聲多有缺、不完整的意思。「缺,器破也。」段注:「通用闕。」隸書字形稍變,訛從垂。楷書字形則承篆文而來。

缺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33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432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337頁
4說文校箋第214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207頁,第11字
6說文今釋第735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290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2876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078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32頁,第7字
11標注說文第212頁,第16字
12說文注箋第1697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5471頁【補遺】第16804頁
14通訓定聲第2647頁,第7字
15說文義證第440頁【崇文】第1757頁
16說文句讀第660頁
17古字詁林第五冊,第453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531頁,第4字

缺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be short of, lack; gap, deficit
  2. mangeln, fehlen (V)​, lückenhaft, schadhaft, mangelhaft
  3. incomplet, insuffisance, manque, place vacante, manquer de, manquer, être absent

缺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缺(简·秦·里耶) 里耶

缺(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缺(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缺(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缺(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缺(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缺(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