𠵧
字义 反馈

𠵧

复制

zhén ㄓㄣˊ chún ㄔㄨㄣˊ

口部 共11画 半包围结构 U+20D67
汉语字典

口部

11画

8画

半包围结构

zhen chun

zhén chún

DAEK

MMVR

GGHJ

20D67

[13121534251]

𠵧字概述

折叠展开

〔𠵧〕字拼音是zhén,chún 部首是口, 总笔画是11画。

〔𠵧〕字是半包围结构

〔𠵧〕字仓颉码是MMVR 五笔是DAEK 郑码是GGHJ

〔𠵧〕字的UNICODE是20D67。 十进制为134503,UTF-32:00020d67,UTF-8:F0 A0 B5 A7。

〔𠵧〕字的异体字是

𠵧的意思

折叠展开

𠵧

详细解释

拼音zhēn。惊也。

𠵧

详细解释

俗同“”。

𠵧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44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91頁,第32

標點整理本: 第119頁,第20

唐韻》:側鄰切;《集韻》:之人切,𡘋音眞。
說文》:驚也。
廣韻》同「㖘」。

又,《集韻》:船倫切,音脣──義同。

又,之刃切,音震──驚聲。

字彙》:俗作口脣字,非。

注解

〔唇〕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唇〕字拼音是chún,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辰、口,五行属

〔唇〕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口,辰声。本义是嘴唇。

〔唇〕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hún] ⑴ 嘴的边缘红色部分

𠵧的康熙字典解释由一直搜整理。𠵧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𠵧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上反切側鄰切頁碼43頁,第31

異體𠵧

唇驚也。从口辰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三反切止鄰反頁碼131頁,第7行,第1

唇驚也。從口辰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上反切側鄰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37頁,第8許惟賢105頁,第11

唇驚也。

段注後人以震字爲之。

从口。辰聲。

段注側鄰切。十三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震當作唇。

唇與震[通],今誤作口唇。

唇驚。震,專指雷霆言也。唇今誤用為嘴唇。

唇驚非震,震專指雷霆言也。

白话解释

唇,震惊时嘴巴发抖。字形采用“口”作边旁,“辰”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上「辰」下「肉」。篆文從肉、辰聲。從「肉」,指與人體有關;「辰」表示音讀。《說文》另收有古文從頁、辰聲。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都屬於形聲。

唇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1頁,第11字
2陳昌治本第124頁,第9字
3黃侃手批第107頁
4說文校箋第58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51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179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333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828頁,第3字
9說文集注第277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33頁,第16字
11標注說文第57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45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2222頁【補遺】第16317頁
14通訓定聲第3170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31頁【崇文】第521頁
16說文句讀第169頁
17章授筆記第68頁,第7字
18古字詁林第二冊,第122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42頁,第8字